12月7日,2019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开幕,会议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与务实合作、“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等议题进行研讨,积极推动各国在金融、商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作为峰会的平行论坛,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论坛由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和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联合主办,也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在被中央赋予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的重要使命下而筹办的专场活动。
西安市副市长强晓安,西安市商务局局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主任吕恒军,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群刚,巴基斯坦国际商会主席塔里克·润古瓦拉,波兰国家商会对外关系部负责人耶日•德罗齐德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员、商会代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方塘智库、镐京智库等机构专家学者,三门峡市商务局以及国内各机构及企业代表100余人参会。
西安市副市长强晓安发表主旨演讲,从历史文化、区位交通、科教创新、产业门类、使命机遇等五个方面,向与会来宾介绍西安以及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方面的相关情况。他表示,西安将继续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新模式,贯彻落实“三个经济”决策部署,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
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围绕自贸试验区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化创新人文交流新模式、探索文化产业创新增长点三个方面阐述了观点,并主持会谈与专家展开深入交流。
在自贸试验区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对话环节,巴基斯坦国际商会主席塔里克•润古瓦拉表示,西安处在亚欧连接的关键地带,要发挥好自贸区的功能,拓展两地之间的人文交流,拓展国际经济合作市场,让更多客商进入中国市场。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西交大自贸区研究院服务贸易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冯宗宪认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后,各方面建设促使陕西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今后应加大对陆路贸易规则的探索,以更高标准扩大开放。
中国和法国双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国际投资和合规领域专家白艳建议,要完善自贸区商事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体系,引进专业法律人才,鼓励涉外律师事务所设立代表处,完善多元化的涉外商事解决机制。
在深化创新人文交流新模式对话环节,尼日利亚工矿农商联合会副主席德勒•凯尔文•奥耶表示,自贸区深化创新人文交流新模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商业交流,应建立更多联系让人民走得更近,让更多的人民参与到人文交流当中。同时要创新旅游模式,把中国的美食、电影融入到旅游及商业往来中。
西北大学国际合作部部长,西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汉唐学院院长任惠莲认为,国际人文交流的新模式新载体,重点是要把中国的文化放在世界坐标下,用国际化视野做文化产品。自贸试验区要创新人文交流新模式,及时制度创新,加速促进项目落地。
在探索文化产业创新增长点对话环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林舜杰认为,要利用自贸区的制度优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要聚焦对外文化贸易,集中优势建立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的模式;要精准制定政策,加快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要创新艺术品贸易业态,突破国际艺术品交易市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会展论坛交易平台,引进知名艺术品展。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陕西省发改研究会学术顾问樊秀峰认为,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一定能够走出去,西安文化产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挖掘中国故事的深刻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之附着在产品和服务上对外传播。
波兰国家商会对外关系部负责人耶日•德罗齐德斯建议,在探索自贸试验区文化产业创新增长点时,不仅要考虑文化产业输出,还要考虑环境及自然资源保护。
此次论坛围绕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进行了深入交流,论坛上各位专家广开言路,讨论热烈,探讨了内陆型自贸区在“一带一路”中的资源优势,研究了丝路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总结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可借鉴经验,引起了与会嘉宾强烈共鸣。论坛为进一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提供了思路,为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指出了可借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