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贸区风采 / 正文

保税维修货值一年超30亿,天津自贸区四种模式力促产业集群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0-07-30 16:54

保税维修一定要在保税区监管范围内吗?是,也不是。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天津自贸区”)创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让保税维修再制造有了突破式的四种模式。而在保税区监管范围内的保税维修,只是其中一种。

详解四种模式

近年来,天津先进制造业取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与之相关联的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一直是天津自贸区创新探索的重点领域。

“在制度设计方面,我们主要走了三步棋。”天津自贸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的关键一步即出台《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支持和鼓励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规范和指导企业适用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两个指导和规范性文件,在简化通关模式、优化管理流程、解决企业实际痛点等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

机场片区自贸工作局局长何江介绍,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实践,机场片区在《若干措施》的基础上汇总形成了《若干意见》,四项具体条款对应四种模式。

这四种模式不仅支持有意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的中外企业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而且还允许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有关服务。

具体而言,四种模式分别为:

第一,注册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可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依法依规,开展有关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

这即顾名思义的第一种模式,其中,利星行是我国第一家获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企业。

第二,注册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企业,可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依法依规,开展有关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

“这是我国在海关制度和维修再制造制度的突破。”何江举例说,海特公司就注册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原先要开展飞机维修,必须按飞机价值缴纳保证金,或者购买监管性的保险,两种情况都将占压大笔资金,比如一架飞机大约价值就达1200万元人民币。除了占压资金外,即便完成了飞机维修退还了保证金或保险的保值,利息损失和保费也是企业的成本。第二种模式有效帮助企业提高了现金流动性,降低了成本。

海特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依照地方性法规,获批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的企业,其飞机保税“客改货”再制造业务属全国首例。

据海特公司企业负责人介绍,天津海特2019年完成2架境外飞机客改货业务。复工以来,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第三、第四架飞机的客改货业务,同期还完成飞机保税维修6架次。

第三,注册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企业,可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在取得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企业资格后,委托在天津滨海新区辖区内、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实际经营且具备条件的关联企业,依法依规,具体实施有关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

“自贸区的宗旨就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政策创新。”何江表示,这也是第三种模式出现的初衷,即满足企业的真实需求。

其中,中舟工贸就是我国首家经地方主管部门批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船舶保税维修的企业,也是第三种模式的受益者。

第四,注册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企业,具备开展有关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条件,暂不具备有关行业资质的,可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接受境内具备相应资质企业委托或指定,并依据该委托企业出具的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明确同意其委托(或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开展有关维修业务的批复,在限定范围内,依法依规,临时性开展有关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

“第四种可能没有复制性,但却为企业提供了解决问题和突破瓶颈的渠道。”何江举例说,原本注册在天津自贸区内的空客公司,要维修售出后的空客飞机必须取得飞机的维修资质,而第四种模式为没有维修资质的空客公司在有维修资质的客户的委托下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政策对政策的临时维修业务,以实现共赢。

目前,机场片区获批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企业数量已达7家,已创6个全国首例。除了上述4个首例,新港船舶公司则是我国首家经商务部批准,在自贸试验区外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企业,并于2019年12月25日,承接巴拿马籍集装箱船“现代雅桥”号和“长锦西诺”号,实施我国首单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的船舶保税维修业务。

创新提出四种模式之外,《若干意见》还让政策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天津滨海新区全域,并为新注册尚未取得有关资质的企业迅速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提供了政策支持。

《若干意见》还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企业组建维修再制造及配套产业联盟,依法依规开展行业自律、信息共享、制度创新和产业链整合等活动。

目前,联盟的组建工作已全面启动。机场片区保税维修再制造的产业链和产业群落加速形成。

2019年保税维修货值超30亿

作为天津自贸区的新兴产业板块,保税维修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2019年,天津自贸区共计有7架飞机开展保税维修,货值2.14亿美元。目前,天津自贸区保税维修业务已扩展至船舶、大型发动机、电子设备等领域,仅2019年,涉及货值已超30亿元。

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业务如同润滑剂,对于有效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加强产业紧密度和迅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以航空产业为例,截至目前,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区已聚集庞巴迪公务机、古德里奇发动机短舱、赛峰直升机发动机、海特飞机工程、宜捷海特公务机、海航技术、中航锦江、航新航电、华彬航空等一批航空维修项目。

在大力推进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维修再制造及其配套企业之间,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之间的联动与依存度日益紧密。大量航材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存储,成本更低,通关更便捷。上下游企业间的联动现象日益明显。

“三步棋”的另外两步分别是: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实施办法》,把业务范围拓展至高技术、高附加值并符合环保要求的航空、船舶、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领域;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涉及监管模式创新、扩大维修范围、建设交易流转平台等创新方向,进一步扩大企业受益面,提升产业发展活力。

“在解决企业和产业痛点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境外飞机航程内保税维修绿色通道、飞机保税状态购入部件及耗材等9种保税维修再制造的创新模式,经专业机构评估,具备可复制推广价值。”天津自贸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有效的做法,解决了涵盖飞机维修、“客改货”、部件延伸维修、适航性检测、信用评定和保税仓储等十方面的创新需求。

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实施成效正在逐渐显现。首先,保税维修、再制造的产业链开始成长。截至2019年底,天津自贸区累计落户60多个航空、船舶制造维修及培训机构等项目。

其次,服务贸易的内涵极大丰富。通过人、财、物和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促进了产业延伸和行业分工细化。第三,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以天津市一家公司为例,其依托船舶“委外加工”保税维修创新模式,2020年预计可承修船舶100余艘。第四,完善了维修过程产生固态废物处置预案。

下一步,天津自贸区将通过探索开展境外飞机保税拆解和医学影像设备保税维修再制造等业务,推动保税维修再制造新业态向更多行业以及更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