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如何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如何充分发挥浦东对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浦东在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方面如何发力?……昨天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介绍了浦东新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副区长吴强,副区长杨朝,区发改委主任李立生共同出席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
热点&问答
浦东将从三个方面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Q1
人民日报: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浦东要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请问有没有这方面的案例?面对新的定位,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翁祖亮: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型开放。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制度型开放”,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向制度层面纵深推进。
浦东在制度型开放上率先探路破局,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有3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比如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从2013版的190条减少到2020版的30条。比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上海口岸100%的货物申报、全部的船舶申报和出口退税业务都已通过“单一窗口”办理。
8月20日,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浦东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准确把握制度型开放的特点,大胆探索、创新突破。
一是推动开放政策制度由边境向边境内延伸,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公平竞争、权益保护等边境内的制度改革上加大力度;
二是推动开放政策制度由单项政策向系统改革拓展,形成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的集成化改革;
三是推动开放政策制度由标准化向定制化深化,根据新区重点产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需求,量身定制开放政策,推进差异化改革,不断将制度型开放引向深入。
做强做优“四大功能“
更好发挥浦东辐射带动作用
Q2
新华社:浦东始终承担着示范引领和突破攻坚的角色,请问站在新的起点,如何充分发挥浦东对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何将浦东打造成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功能高地?
杭迎伟:浦东开发开放是国家战略,从一开始就承担着服务辐射的使命责任。上个月,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又指出,支持浦东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对上海以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乃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新时代新起点,浦东要在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关键是要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把浦东打造成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功能高地。重中之重,是做强做优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四大功能”。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关键是加快推进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提升国际市场组织能力、跨境资源配置能力、高端机构集聚能力,不断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关键是充分发挥浦东大科学设施、高能级科研机构等集聚优势,统筹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关键是做强硬核产业,推动产业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
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关键是加快建设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把浦东打造成为江海陆空铁“五位一体”的世界级大通道,更好服务上海以及长三角市场主体“引进来”“走出去”。
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打通科创资源和资本市场两个要素
Q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浦东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在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方面如何发力?科创板开板一年多了,浦东是如何把科创资源和资本市场这两个要素打通,更好服务科创企业发展的?
杨朝:浦东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目前浦东共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13家金融要素市场,银证保等持牌类金融机构1098个,金融专业服务机构超过2000家,外资法人银行、外资保险法人公司占到全国的四成多,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公募基金占全国约三成,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占全国的90%以上,全球前十的资产管理公司中9家已经落户浦东。
2019年,上海商品期货和期权成交量全球第一,上交所IPO融资数额全球第二,股票总市值全球第四。在推动金融要素市场国际化方面,一批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平稳运行,推出了上海金、上海银、上海油、上海胶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价格,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全球话语权定价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业开放,我们有一大批金融领域的首创性项目,比如之前外资控股证券公司摩根大通,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保险,近期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贝莱德基金管理公司。这个月,英国权威智库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8),上海的排名已上升至全球第3位。
科创板方面,为了更好的服务科创板的建设,浦东新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建立了包括上市发现推荐、上市审核支持、股权投资对接、债权融资服务等在内的十大功能,与28座长三角城市、120多家专业机构联盟,服务对接三千多家企业,目前浦东已有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占全市近六成、全国近1/10。
发挥“双自联动”优势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Q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近年来,浦东借助张江科学城,布局一批国家级科创基地,打造世界级创新创业集群。如何评价这份成绩单?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独门秘笈”?
吴强:浦东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着力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初步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科学大科学设施集群,打造了以“六大硬核”产业为代表的创新产业集群,影响力不断提升。
浦东充分发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双自联动”优势,以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创新产业发展。
比如,浦东率先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过去,药品研发企业需要生产许可证,才能实现产业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允许研发企业将创新成果委托给专业代工企业生产,既让企业能够一心一意做研发,实现从“卖青苗”变成卖产品,缩短了成果变产品、产品变商品的时间,也增强了研发企业对药品后续生产监管的责任感。目前,浦东共有32家申请人申报了51个品种,其中31个为I类新药,已获批试点13个品种;9家申请人的12个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
比如,率先推出一批人才政策创新,包括设立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自贸区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本科留学生自贸区直接就业、海外高层次人才设立科技企业享受国民待遇等,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港”,为人才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目前,浦东拥有海内外人才总量达145万,超过常住人口1/4,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海内外院士90人,为科创策源和高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Q5
解放日报: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现在各地经济都受到疫情影响,浦东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杭迎伟:去年市委市政府支持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所有政策举措都已落地。如何更好地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区委也做出了明确的部署。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浦东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浦东严防严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疫情防控扎实有力。从2月份开始,不断推动复工复产复市,1-8月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趋稳向好,特别是外资外企外贸和固定资产投资逆势上扬。
在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进程中,重点要抓好金融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科创中心建设,需要我们更好推动“双自联动”“双城辉映”“双区协同”。
“双自联动”,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协同,更好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和发展。
“双城辉映”,浦东既有陆家嘴金融城,又有张江科学城,我们要更好地推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双区协同”,就是要加强张江和临港的协同联动,打造从外高桥、金桥、张江到临港的南北科技创新走廊,更好建设硬核产业集群。
未来发展进程中,浦东还将强化四大功能,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Q6
上海电视台:优化营商环境是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内容,浦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如何进一步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李立生: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软实力,就是生产力。浦东始终把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作为改革重点,围绕企业从设立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比如,为破解企业准入难题,浦东先后推出“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今年又率先推出企业名称登记告知承诺制,在临港新片区试点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登记速度从改革前的“一天”提升到“实时”办理。
比如,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今年浦东与中国银行等10家银行签署银政合作协议,推动银行为企业提供总额超过1600亿元额度的专项信贷支持,预计服务企业超过1.2万户,目前已落实4527笔712.4亿元贷款。
比如,为更加精准地做好服务企业工作,浦东率先推出集政策、办事为一体的复合型移动端企业专属网页,为企业提供专属政策、专属办事、专属店小二、专属动态服务,做到需求智能发现、政策精准推送、办事主动提醒,实现“千企千面、精准服务”。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浦东将深入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以及国家层面评价标准,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扎实推进“两个免于提交”等有力举措,努力营造最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环境、最公平公正的企业经营环境、最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最健全规范的法治保障环境,不断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加强自贸区制度创新
率先落实“四大功能”
Q7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明天恰好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7周年的日子,关于自贸区建设发展,有没有一些最新的数据能透露?下一步的发展定位有哪些设想?
杨朝:作为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七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投资、贸易、金融和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形成了300多项向全国分层次分领域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国务院先后推出的六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中约一半为上海首创。
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全面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在全国率先试点“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完善“六个双”事中事后监管等等。
二是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全面推动制度型开放。率先推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现在已写入《外商投资法》,率先在55个开放领域落地一批全国首创性项目等等。
三是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全面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金融要素市场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总部经济高地。
四是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为动力,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8月,累计新设企业6.7万户,新设外资企业1.2万户。1-8月,自贸试验区实到外资为59.2亿美元,增长9.2%;完成进出口总额1.06万亿元,占全市比重近一半,其中出口同比增长近3%。
下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率先落实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四大功能”,全面对标CPTPP等国际规则加大压力测试,着力打造升级版,力争率先建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对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示范区,融通全球资金、信息、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示范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示范区,聚焦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核心环节的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示范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浦东改革发展成果
Q8
澎湃新闻:浦东30年发展成绩显著,如何让浦东老百姓更充分地享受到浦东的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吴强:浦东始终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四高战略”的重要内容,浦东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着力构建覆盖底线民生、基础民生、质量民生的大民生格局,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了更好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化均衡化水平,浦东2017年率先启动“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2018年又着力打造“15分钟服务圈”。“家门口”服务体系和“15分钟服务圈”,一个是内核,主要集成对场地需求小的服务项目,一个是外围,主要提供有较大空间需求的专业服务,两者叠加就初步构成了浦东民生便捷服务的体系。
打造“15分钟服务圈”,关键是转变服务理念,统筹优化设施布局。过去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主要是以设施为圆心,以设施的服务辐射半径为着眼点,来判断一个公共设施能服务周边多大面积、多少人口。浦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源头转变提升规划布局理念,以社区为圆心、以人的需求需要为着眼点,来判断一个社区周边慢行15分钟的区域内,是否配置了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重点聚焦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5个领域,对中小幼、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21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筹考虑,形成了522个补缺项目清单,分三年补齐缺配设施。2019年已完成85%,今年将实现100%全覆盖。(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