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我省发布了海南自贸港第九批制度创新案例,包括: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联审联检一体化;社保关系转移“一次申请、全程代办”;“空地组网”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船舶登记“一事通办”;“五位一体”园区成片开发流程再造;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多方协同追溯管理。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阶段性发展成果。
1、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联审联检一体化
主要做法:
海南创新外国人在琼工作审批流程新模式,首创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联审联检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成“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海南版)”,并集成创新跨部门审批制度,实施“线上一网申请、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申请、一窗受理”“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审批”。
实践成效:
实施制度创新以后,海南对在琼外国人申请工作许可、居留证件实现了“一次提交、一网联审、一窗办理”,基本做到同步申请、同步审批,审批时间一般不超过7个工作日。
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海南版)
9月3日上线试运行至10月23日
全省办结工作许可业务256件,发放工作类居留证186份,每件办理时间比原来至少节省了20%
2、社保关系转移“一次申请、全程代办”
主要做法:
海南创建引进人才社保关系转移“一次申请、全程代办”制度。人才引进到海南后,涉及养老、医疗等社保关系转入的,只需向海南社保经办机构提交转入申请,填写“一表一书”(《社保关系转入申请表》和委托书),剩下的全部经办环节完全由海南社保经办机构全程代办。办理环节还实施容缺办理,只要申请人《养老、医疗保险转移信息表》转到,即先行在系统库录入并视同办结。
实践成效:
实施社保关系转移“一次申请、全程代办”制度以后,引进人才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办理由过去的跑多次到现在最多跑一次,平均办结时限只需4天,办结时限压缩90%以上。
3、“空地组网”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主要做法:
海南率先启动全国唯一的“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区”建设,实行“国家部署、军地协同、行业监管、国企实施、多元化运营”新模式,开展通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空空管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享有安全、便捷、优质的航空消费服务需求。
实践效果:
海南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体系投入运营后,2019年海南通航年飞行小时数达15512小时,相比改革之前平均飞行的3883小时,年均增长率高达19%。全省范围内共计进驻通航企业45家。
4、船舶登记“一事通办”
主要做法:
海南将船舶从建造到投入运行所需要办理与船舶登记相关的海事政务事项作为“一件事”,实行“一窗受理、协同审批、无缝衔接、全程服务”的办理模式,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环节、精简材料、压缩时限,打造了高效船舶登记的“海南模式”。
实践效果:
制度创新后,海南船舶登记办理大幅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4个审批环节统筹协调为1个环节,共减少材料30余项,办理时间由累计52个工作日减少到7个工作日。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的第三艘国际航行船舶“远东海”轮,在8月30日当天(星期日)办结所有海事、船检、交通港航政务服务事项,刷新了全国船舶整体登记记录
5、“五位一体”园区成片开发流程再造
主要做法:
针对重点园区开发中存在的前期工作程序多、时间长、效率低等痛点和难点,海南采取超常规创新举措,通过“规划、课题、勘察、咨询、设计”“五位一体”园区成片开发工作新模式,将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由“串联”逐项推进,变为“并联”同步推进。
实践效果:
实现了园区成片开发的“三减一提高”,即极大减少了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减少了项目前期经费支出,减少项目廉政风险,显著提高了项目前期工作质量。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2019年12月初确定概规中标单位,2020年3月就完成了控规和首批9个项目的可研报告批复,2020年8月全面开工。据测算,前期工作累计节省了19个月以上。
6、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多方协同追溯管理
主要做法:
为切实加强特许药械安全监管,海南利用区块链、物联网、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系统)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构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数据共享为基础、业务协同为重点、统一便捷为标准、实时监查的智慧型特许药械追溯管理平台。
实践效果:
通过追溯平台信息化监管手段,实现涉及多部门的多个环节无缝衔接监管,保证了特许药械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保障特许药械不会非法流弊。
截至
2020年9月14日
共138批108个特许药械品种,用于702名患者
无一例流弊事件
(文字整理/海南日报记者 李磊 制图/陈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