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贸区风采 / 正文

建设四年,21项创新成果全国推广

来源:自贸办 发布时间:2021-04-28 18:13

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四年来,累计形成创新案例511个,21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2020年,共形成106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 “全城通港”政务服务新模式、基层安全监管新模式、“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实验室共享模式、国际远程会诊和国际医生执业资格互认模式等6项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央行•长安号票运通”供应链金融新模式、技术转移概念验证中心、创新国际能源合作新模式、多元化农业保险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等4个改革创新案例入围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1  重点企业联系机制

创新单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

该模式建立了省级、片区、功能区三级联动的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定期联系企业,摸清企业诉求,一方面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制度创新线索,助推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

 

2  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

创新单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功能区

该模式通过搭建1+3技术经理人服务体系,整合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等主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管理、服务等支撑,使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活动。

 

3  创新“税-银-企”合作机制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创新单位:陕西省税务局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区功能区

该模式通过推出税、银、企深度融合,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云税贷”纯信用贷款产品,基于企业纳税信息、信用状况等,给予企业一定的授信额度,贷款金额最高为企业近一年纳税额的5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4  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

创新单位:西安海关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

该模式通过企业同一品名、同一规格、同一合同、同一公司、同一列次的大宗进口货物,几十节车厢的舱单归并成1个舱单,然后用1票报关单申报,节省时间,降低通关费用。

 

5  创新中欧班列发展  建设西向国际物流通道

创新单位:西安海关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

该模式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部门与入境口岸开展合作,阿拉山口检验检疫部门抽样后即可放行。对班列实行优先检测,检测项目由17个减少到3个,检测时间缩短到4天。

 

6  “全城通港”政务服务新模式

创新单位:陕西省职转办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

该模式将政务服务网与中国邮政速递易、EMS等平台对接,办事人员在网上提交相应办理事项并预审通过后,凭系统生成的开箱码,可在全城速递易服务点提交相应材料或通过EMS免费寄往政务大厅,业务办理完成后,办事人员会收到相应的短信通知,可选择附近速递易箱柜服务点取件或EMS邮寄,实现了就近自助交件、自助取件、7×24小时随时办,全程审批不见面。

 

7  “ 通丝路”—— 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

创新单位: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浐灞生态功能区

该模式是人行西安分行搭建“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以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为基础,为小微企业提供出口贴现、打包贷款等十余种贸易融资产品。该平台已成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陕西特色版块。

 

8  微信办照

创新单位:陕西省市场监管局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管委会

该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将企业住所和名称审核制改为自主申报制,企业申办者只需完成刷脸、起名、信息填报三个步骤,数据填报量压缩为传统模式的1/8,申报材料一次性通过率由10%提升至90%左右,提高了企业注册便利化水平。

 

9  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创新单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管委会

该模式一是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每年在西北四省区举办交流推广活动,累计推荐80多项创新经验,带动区域协同开放。二是借助科技创新优势,协助青海西宁等西部省市建设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三是建成“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等共享开放平台,加强经贸合作交流。

 

10  基层安全监管新模式

创新单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功能区

该模式是将社会治理网格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构建起“一个平台指挥、一支队伍治理、一套机制保障、一个网格服务”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区”。

 

11  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

创新单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功能区  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

该模式通过成立机场运管委,建立以运管委为组织机构、联合运控中心为运行载体、A-CDM系统为平台支撑的协同运行体系,实现了从管理框架向管理体系的转变,机场整体运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12  互联网+进口快件派送跟踪

创新单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功能区  西安海关

该模式通过海关系统无缝对接国际快件国内段承运人及互联网快件跟踪服务平台,实现申报信息、收发件人信息等数据互联互通,将进口快件国内物流信息与企业申报基础数据比对,核实收件信息真实性并进行分析,有效甄别虚假申报等违规行为。

 

13  探索国际远程会诊和国际医生执业资格互认模式

创新单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功能区

该模式通过建立远程视频会诊平台,实现中英两国医生同步同频诊断、开展联合手术。简化国际医生职业资格审核模式,由两国医疗专家团队对临床医生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执业流程进行初审,并报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14  “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和大数据平台

创新单位:陕西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功能区

该模式通过推广“中国核心语汇”项目、建立多语言呼叫中心、加强涉外服务人员培训,在秦汉新城功能区建立了语言能力标准化服务体系。借助大数据平台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数据分类、处理、关联后,形成海外智库,可自动、实时监测全球各领域舆情信息。

 

15  “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

创新单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功能区

该模式将创客技能展示与企业购买服务有机结合,推出“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的服务需求和创业者的业务需求的精准匹配,有效解决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和持有来华工作许可的外籍人员就业,同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节省用工成本,达到用工方和劳动者的双赢。

 

16  创新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实验室共享模式

创新单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功能区

该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标准实验室,经行业主管部门验收后,交由专业机构运营管理。区内其他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可以持有人身份申请医学检验资质,在获取资质并与实验室签订合同后开展检验业务。该制度使申请手续较原先减少了40%以上,获批时限缩短了1年半,节约成本约一半,有效压缩了医学检验资质获批时限,降低了准入门槛,促进医疗检验行业快速集聚。

 

17  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

创新单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功能区

该模式通过搭建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海关、人才落户、人才认定、人事关系及家属随迁等8大类25项专员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在陕工作生活构建社保、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居家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18  “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创新单位: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该模式通过在涉农领域搭建了融投资、贸易、科技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合作服务平台,启动建设了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有力促进了农业领域国际合作。

 

19  以标准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创新单位:陕西省市场监管局  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该模式围绕设施蔬菜、奶肉牛等八大类产业建立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构建农业标准化研究与示范平台,全国多地新型经营主体依靠“杨凌标准”“杨凌认证”“杨凌品牌”,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20  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

创新单位: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该模式通过推动农业生产组织经营模式创新,引进龙头企业,通过基地连锁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形成“基地连锁+中央厨房+全渠道销售”的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

 

21  “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创新单位: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该模式围绕“创新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的改革试点任务,以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为重点,在涉农领域搭建了“1+3”国际合作服务平台,实现了融投资、贸易、科技及人文交流功能于一体的促进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不断创新形成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