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贸区风采 / 正文

陕西:建设更具吸引力与竞争力自贸试验区

来源:省自贸办 发布时间:2021-07-06 11:40

5月1日起,《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从管理体制、投资促进与贸易便利、金融服务、“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与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细化。这标志着陕西自贸试验区四年来在制度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的成果被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为陕西自贸试验区下一阶段发展提供持续强大动力。

四年光阴,见证奋进历程,四年探索,创新成果斐然。经过四年多的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实施,形成创新案例511个,其中21项改革创新成果被国务院或国家相关部委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

1.jpg

创新更有“含金量”企业才有“获得感”

四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牛鼻子”,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变革和管理手段创新,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

2020年3月,“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入选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西安赛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的活跃会员,负责人喻翔说:“食品进出口各国法律不同,检验检疫标准也不同,一个产品要同时出口多个国家,流程非常的复杂繁琐。而在‘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上,可以将采购需求迅速分工,翻译、包装设计、法律、税务、国际商标等一系列环节紧密合作、无缝对接,我们可以轻松高效地完成对不同国家的进出口流程。”

将复杂的流程简化、集约化,集合全球零工资源,帮助全球零工创客。“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的诞生离不开陕西自贸试验区先试先行、创新发展的环境。

“作为初创企业,这么复杂的创业项目要成功,在自贸试验区外是很难实现的,光是要了解税务、银行、质检等各个部门政策就得很长时间,协调各个部门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在自贸区却可以实现。”陕西零工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震北说:“因为我们只需要对接一个‘部门’那就是自贸办。西咸新区自贸办每月固定的联席会议上,各部门会合力帮我们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极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

“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是陕西自贸试验区“自贸+服务贸易+双创”三试联动,探索出的创新成果。2020年底,商务部印发通知,在具备条件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这一政策进一步惠及了“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这样的平台企业。

截至目前,“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交易额已超1亿元,纳税额逾800万元,已为近200家余企业、2900多位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优质、便利的创新就业服务。

“如果说我们平台的目的是让贸易更简单,自贸试验区就是让我们企业发展更简单。”张震北说。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像“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这样的平台还有很多,“一带一路”能源类特色供应链合作平台、“丝路通”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西安高新区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平台经济正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助力。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将“开办企业”“缴纳税款”和“跨境贸易”等作为评价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品质的重要指标。现在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近300项涉税业务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推行的“‘掌上通’‘一线通’‘云税通’三位一体”的税务集成服务模式。一站式解决纳税人、缴费人“学税、问税、办税”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问题,获得国家税务总局肯定。

西安协君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是这一措施的受益者。客户经理李万银表示:“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以后,落户自贸区的企业越来越多,作为第三方,我们服务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客户涉及行业广,问题多又杂,就怕业务能力不精,跟不上企业需求,而自贸区的‘掌上通’政策培训,让我们给客户传达的政策更及时、更清楚,客户对我们也更信任了。”

现在在陕西自贸试验区,中央层面设定的523项、陕西省设定的10项涉企经营许可“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在自贸试验区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覆盖率达到了100%;越来越多的“数据跑路”取代“群众跑腿”,越来越多有“含金量”的改革创新,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充满获得感。

2.jpg


先试先行让自贸试验区更具吸引力

西安高新功能区聚集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及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这里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最集中的区域,目前,西安高新功能区累计注册企业已超过20万家,吸引了130家世界500强及跨国龙头企业,118家境内外挂牌上市企业。

“企业拿真金白银来投资,其实是把自身的成长和区域的发展绑定起来。”西安高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自贸办)副局长李愿说:“市场主体越来越多,需求就会越多,需求往往就是改革创新的突破点,所以随着自贸试验区企业的增加,新模式新业态也层出不穷,而这进一步又吸引了企业入驻。”

李愿介绍,为了让区内企业更好地享受自贸创新红利,西安高新区把自贸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结合重点企业座谈会机制,把贸易通关、对外投资和行政审批等20多个部门集中在一起,打破条块分割,部门间横向联动,紧扣企业的实际诉求,推动改革创新快速改出实效。

比如工程建设审批涉及中介服务环节多、耗时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西安高新功能区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审前服务模式,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中介超市。按类别汇聚中介机构资源,有效整合中介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双重诉求,极大地方便了工程建设领域的企业。截至目前,行政审批中介超市累计为项目提供117次中介服务,业务金额达4500万元,通过高效、专业的行政审批和审前中介服务,助力实现政府投资建筑类项目审批时限75个工作日办结。

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初,王峰在西安高新功能区负责政务服务的改革创新,现在她是西安高新区投资合作委主任,从服务后台转向招商前台,王峰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高新企业的发展需要拥有全球化的资源和网络,所以无论是为这些企业服务,还是招引他们,一定要理解这些追求全球尖端科技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的困境。

“制度具有滞后性的,当高新企业的发展遇到制度桎梏的时候,自贸试验创新改革、先试先行就格外重要。”王峰说,企业愿意来自贸试验区发展,是因为自贸试验区企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受到制约时,制度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和新的可能。企业遇到的痛点和难点,恰恰可能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突破点。

借助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创新环境和开放平台,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拓展海外网络资源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两年来,仅在西安市,通过易点天下引进、带动、合作的出海企业就超过40家。

这四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结合陕西实际,坚持探索差异化改革,有力地推动陕西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丝路通”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这些创新成果都围绕着市场需求出发,最终又惠及市场主体,充满创新活力的陕西自贸试验区也成为企业聚集的强磁场。

截至2021年3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83528家,新增注册资本9312.37亿元。其中新设企业57517家。这些企业中,既有华润、中冶、招商局等央企总部,又有腾讯云计算研发中心、OPPO研发中心等科创中心,还有康佳智能家电总部、正威丝路国际总部等这些制造企业。

现在,在陕西自贸试验区119.95平方公里内,集聚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还有金融、文旅、商贸、会展等各类服务业,发展活力不断凸显。

3.jpg

协同开放让内陆发展更具竞争力

四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累计向西北地区推介70项改革创新成果。与深圳前海等21个国内自贸片区共同发起成立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与47个国内自贸片区、境外产业园设立特殊经济区域自由贸易创新联盟。落实陕粤两地自贸试验区合作备忘录,建设丝路(西安)前海园,西安国际港务区和广州市南沙区在商事登记等方面协同合作,开展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2020年6月,延安高新区等6个区域获批首批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

延安市商务局局长刘新光表示:“协同创新区是陕西自贸试验区给延安革命老区补齐开放不足突出短板的‘大礼包’。”对延安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推进经济跨区域合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延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矿平说:“自获批协同创新区以来,我们结合自贸试验区的制度优势和延安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与西安港务区、西咸新区、西安经开区等功能区在协同建设中欧班列中转仓、能源科技产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搭建能源科技金融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心)、能源产业供应链管理平台、能源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及建立双向协同创新工作机制,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新经验。”

近一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成效初显,韩城市人民政府与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签署《协同创新框架协议》,围绕农业领域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产品推广;安康协同创新区2020年获评全国“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全国政务服务最佳实践奖”;渭南高新区协同创新区形成“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发展模式……

下一步,陕西省将在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推广260项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和陕西自贸试验区83项试点经验,全面促进各协同创新区营商环境优化;推动省级相关部门将相关已下放(委托)自贸试验区的省级事权逐步下放(委托)各协同创新区实施,提高协同创新区服务企业的便利度。依托协同创新区特色产业,以发展全产业链为目标,推动协同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功能区开展多方面深度合作,通过构建自贸试验区引领、协同创新区紧跟的“雁阵”发展格局,实现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协同整合,进一步助力全省形成产业互补、政策共享、交通共联、信息联通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明确提出,陕西自贸试验区加强与西部地区在交通物流、能源开发、加工制造、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产业协作发展机制,创新跨省合作模式,推动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和产业链集群化,形成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与其他自贸试验区建立协同开放机制,实行制度对接、产业协同、平台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