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贸区风采 / 正文

跨越“四千亿”台阶 陕西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1-12-27 16:09

2021年,陕西外贸表现亮眼,进出口、出口和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经贸环境,陕西于变局中谋新局,1至11月,进出口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356.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交出了有外贸进出口统计以来最亮眼的一张答卷。

回顾这一年,陕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制博会、中东欧博览会等10余场国内重点展会;精心举办欧亚经济论坛经贸合作博览会暨中国(陕西)进出口商品展,谋划筹备首届内外贸融合(西安)交易会;主动拥抱陕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活动,踏响更高水平开放的宏阔足音.....

外贸马车逆风“加速”,陕西跑出了跨越“四千亿”大台阶的“加速度”,用实力证明了开放型经济的信心和潜力。

大格局 新起势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陕西有所作为和担当。

向陆,9月10日,中欧班列首列快速通关跨关区出口专列发车仪式在西安国际港站举行,成为跨关区出口快通业务的全国首票,标志着海关总署推出的“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启动。2021年1至11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3520列,运送货物总重约263.2万吨,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继续稳居全国前列。构建了“襄西欧”“徐西欧”等15条“+西欧”集结线路,实现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等地的互联互通。

2018年5月21日,始发自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长安号”首趟跨境电商物流专列驶入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为牵引,以跨境电商出口专列开行为起点,以最优线路、最高效率、最优保障、最低成本的服务为支撑,陕西扎实推进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建设,在综保区内设立奥地利、白俄、德国等国家铁路跨境电商货物中心仓,1至11月,累计开行西安至马拉舍维奇、汉堡、杜伊斯堡等地的跨境电商专列105列,出口跨境电商货物5250货柜,同比增长50倍,平均每周发行3至4列,进出口额破20亿元。

这支“钢铁驼队”跑出了陆海贸易大通道建设的“加速度”,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向空,9月30日,“莫斯科-西安-阿拉木图”第五航权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这是陕西首条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五航权货运航线,它的开通将使陕西省以及中西部地区到中亚及东欧地区的货邮运输时间缩短三至五天,大幅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2021年,在国际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坚守运营6条国际客运航线,开拓运营19条国际货运航线。1至11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口岸累计完成出入境航班3398架次,出入境旅客7.7万人次;累计进出口货运量6.9万吨,同比增长28.8%。

开放的脚步越来越稳健,开放的大路越来越宽阔,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一幅蹄疾步稳的对外开放新画卷跃然呈现。

优环境 拓市场

数据显示,2021年1至11月,陕西省有业绩的外贸企业达到3876家,较去年同期净增165家,新增业绩企业数量达到926家。外资企业进出口增长20%,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增长达到41.6%和28.9%。特别是陕西前50家本土龙头外贸企业,前三季度增长速度已超过70%。

贸易结构优化,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四年多来,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勇蹚“放管服”新路,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制度创新成效明显

为了给区内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区推行“证照联办”“五个一”新模式(准入准营“一次跑”、联审联办“一趟清”、告知承诺“一纸办”、证照集成“一码通”、审管联动“一网管”),实现了人力资源、对外贸易、劳务派遣等高频事项“一次告知、同步受理、资料共享、并联审批、统一发证”,被确定为在陕西全省复制推广的改革措施。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区的做法只是着力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为检验标准,出台了《政务服务效能监督办法》,通过优化和再造政务服务业务流程,大力推广“综合窗口”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异地可办的业务办理机制;同步开展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工作,实现省级网上可办率达92.1%,各地市及县区达70%。“好差评”系统、“12345”热线、移动客户端(含小程序)上线运行,“秦务员”APP向企业群众提供“掌上好办”服务三百余项……

正是在这一系列创新改革的作用下,推动着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陕西自贸区内加速形成,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开更富有想象的活力空间。

新赛道 新征程

领先探路、制度创新、作出示范、形成经验、复制输出,这一年,陕西勇担国家使命,闯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自主探索加大开放力度、拓宽开放渠道的一种全新模式,协同创新区的建设不仅开辟了改革创新的新区域,也标志着陕西自贸试验区从最初的创新案例复制推广向辐射全省、区域协同发展迈进。

自2020年6月陕西省政府批复同意在宝鸡高新区、铜川市新区、渭南高新区、延安高新区、安康高新区、韩城高新区和经开区6个区域设立首批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以来,各协同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功能区开展平台、产业、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深度交流合作,探索双方在投资贸易便利化、产业发展、金融开放创新等多个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合作方向。

如韩城市人民政府、韩城高新区管委会分别与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签署《协同创新框架协议》,围绕农业领域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产品推广;安康协同创新区建立全省首个“营商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了企业设立登记、项目备案、规划选择等252项行政审批事项及77项服务事项全程“一网通办”;渭南高新区协同创新区在全市率先打造政务服务“楼小二”品牌,充分借鉴自贸试验区各功能区的科技政策,形成“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发展模式……

“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的模式,对陕西而言是更好地在各地市发挥自贸试验区优势,“克隆”出陕西的“小自贸”;对各市而言则是创造了制度创新、产业聚集等新机遇,实现省市发展的双赢。

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陕西将坚持以开放创新、协同联动为导向,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为引领,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