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贸区风采 / 正文

陕西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持续向“优”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22-12-07 17:44

全球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营商环境的衡量指标也有了新的视角。今年,世界银行推出新的营商环境概念体系(BEE)。不同于原DB评价体系,BEE初步考虑包括企业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市政公用服务接入、雇佣劳工、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解决纠纷、促进市场竞争和办理破产等领域。

世界银行新评价体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为陕西自贸试验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指明了新方向。

近日,陕西自贸试验区秦汉新城功能区首笔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跨境融资便利化离岸直贷业务顺利落地——陕西三毅有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凝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金额为135万美元、65万美元的融资,便是最好的例证。

进入“十四五”以来,陕西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实力为根本,努力打造“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生态,抢占未来产业先机,构建创新经济高地。

发挥制度创新优势,陕西自贸试验区金融支持对外开放和科技发展力度不断加大:“通丝路”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在全国复制推广,开展全国首例国际保理美元融资业务,建成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打造科技金融超市等融资平台。

在人才环境方面,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政策包”为抓手,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建设“西安青年人才驿站”、打造校地融合平台,强化人才链对产业链、创新链的核心支撑。

今年以来,“西安青年人才驿站”线上线下累计入站人数近4万人,发放补贴3119.22余万元。累计建设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示范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8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02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基地56家,有效促进“城校企”三方互利共赢。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试验田”里结硕果。陕西自贸试验区高新功能区已经逐步形成以光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陕西市场主体最集中的区域。

今年,高新功能区进一步探索“宽准入、促准营、快审批、优服务、畅退出”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新模式。目前区内已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3小时办结,“0.5个工作日”办结率达到85%以上,“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占全区注册总量90%以上;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分别由90个、50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35个工作日。

让企业以最快速度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经开功能区“信用+”审批、监管、金融服务机制让企业信用资产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信用+秒批+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审批服务实现信用应用场景百余个,累计减少材料、流程三分之一以上。“信易贷”“首信贷”等金融产品矩阵,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便捷的融资环境,市场主体增速保持在20%以上。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日前,陕西“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平台汇聚公共法律服务、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等各类人才,覆盖法律查明、政策法规、咨询预约等法律服务事务全链条,联动实体平台“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打造全功能、全时空、综合性商事法律服务平台。

统计显示,陕西自贸试验区聚焦“丝路自贸区”“科创自贸区”“农业自贸区”“会展自贸区”建设已形成创新案例680项,3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打造了“通丝路”“跨境电商综合服务”“能源类特色供应链合作”等20多个功能性平台。

从涉企公共服务的品质提升,到企业生命周期的全链条服务,一系列改革迭代让市场主体充分感受到真切的获得感,成为陕西打造全球企业投资热土的生动注脚。

截至目前,陕西自贸试验区内累计新设企业85072家,其中,外资企业904家,新增注册资本1.13万亿元,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70%的进出口贸易额,吸引了全省3/5的外资投商企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省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