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贸区风采 / 正文

改革潮涌逐浪高——写在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6周年之际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07 17:44

今年是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也迎来6周岁生日。

从播种发芽到参天大树,宏伟蓝图不断变为美好现实。

6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创新活力涌动,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在投资改革、贸易监管、人文交流、产业发展、金融创新、通道建设等多领域形成725项创新案例,一批批改革开放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全省、全国,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区的作用,成为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试制度 “试验田”活力涌动

累计形成725项创新案例,其中3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3月18日,装满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等产品的55个集装箱,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始发,一路向西,奔向俄罗斯。

“这次我们装运了衣服、睡袋、针织布、地毯、家用电器等产品,只需要12天左右,货物就能到达俄罗斯。”西安皓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夏杨说。

“2021年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重点打造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实行跨境电商散货‘先报关,后装箱’新模式,缩短货物通关时间2至3天。”西安国际港务区投促二局局长助理邬子珩说,西安国际港务区已投用13个海外仓,分布在德国、荷兰、波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7个国家,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端到端、门到门”的全链路物流服务。

2022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共开行跨境电商班列198列,是2021年全年发运量的1.6倍;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35.1亿元,同比增长40%。

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建设世界一流内陆港,打造‘双循环’核心枢纽”为目标,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今年前2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3.5%,截至3月21日,已突破1000列。

围绕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实施了舱单归并、货站前移等20多项创新举措,包括探索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探索中欧班列(西安)铁路联运提单融资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电商散货铁路集拼业务……

在最关键处创新,在最广泛处复制,一批批特色化、差别化、首创性、集成化改革举措的实施,有力推动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战略目标的实现。

6年里,陕西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抓手,累计形成725项创新案例,其中3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优环境 市场活力加速迸发

截至去年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经营主体15.2万家,年均新设企业数占全省的7.6%

3月21日一大早,陕西星河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就来到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政务服务大厅不动产登记窗口。该企业开发的地产项目“星河湾三期”因资金问题需办理相关业务。得知企业诉求后,西咸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秦汉)工作部不动产登记管理科立刻采取权籍前置、并联审批等措施,并多次协调相关部门,不到一个工作日就办结了权籍入库,随后立即通知企业办理抵押登记业务。企业从业务办理到领取不动产登记证明仅用了2小时。

“秦汉新城的服务真是太赞了,贴心又高效。”该企业负责人感叹。

面向辖区企业开通首席专线,提供24小时在线“点对点”精准贴心服务;建立健全亲商助企服务机制,搭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平台,助力科技企业成长壮大……为进一步优化园区营商环境,秦汉新城功能区以“有呼必应、无事不扰”为出发点,打造“服务质量优、审批效率优、要素保障优”的“三优”营商环境,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这只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自挂牌成立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法治自贸建设,提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全力打造开放、便捷、高效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经营主体减负松绑,提升企业获得感。

如今在陕西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加快建设,10余个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相继落地;设立人才驿站,颁发了陕西省首张外国人才创业工作证;丝路国际保理平台发放国际保理美元融资款2200万美元,建成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金融支持对外开放和科技发展力度不断加大。

从涉企公共服务的品质提升,到企业生命周期的全链条服务,一系列改革创新“组合拳”让陕西正在成为招商引资“强磁场”。

截至去年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经营主体15.2万家,其中新设企业9.67万家、外资企业934家,年均新设企业数占全省同期新设企业的7.6%。

强提升 “三个自贸”建设蓄势赋能

截至去年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65万亿元,年均占全省同期进出口总额的71.6%

3月23日,沣东新城企业家联合会正式落户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功能区沣东自贸服贸产业园。同时落地的还有新拓三维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秦创原项目。

“落户沣东自贸服贸产业园后,联合会将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强辖区企业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聚焦聚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沣东新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许亚楠说。

近年来,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沣东新城功能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2021年以来,园区累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7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62家,累计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与孵化器22家,建设科创载体266万平方米。

结合陕西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陕西自贸试验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丝路自贸”“科创自贸”“农业自贸”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大探索创新力度,蓄积发展新动能。

——深拓互联,积极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隆基绿能、陕鼓、法士特、爱菊粮油……越来越多的陕西本土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迸发新动能;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竞相发展;西安国际航空枢纽、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动能升级,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三星、美光、奕斯伟等龙头企业引领陕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法国达能、西门子创新中心、东航赛峰起落架维修等一大批外资企业、项目在区内聚集。截至去年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65万亿元,年均占全省同期进出口总额的71.6%。2022年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5.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自贸试验区已成为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稳外贸稳外资的重要支撑。

——兼容并蓄,促进区域共享共进。首批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已在延安、铜川、安康、宝鸡、渭南和韩城6市相关开发区完成初步建设,8个开发区正加快申建第二批协同创新区。

……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相关领域集成改革创新,聚焦‘三个自贸’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在陕西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说。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在这片119.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批批“自贸人”正铆足劲头,奋楫笃行,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昂扬斗志奋力书写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