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商务部印发《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年)》(下称《工作清单》),为陕西列出七项具体任务,进一步指明了陕西自贸试验区2023-2025年的工作方向。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6周年之际,如何围绕《工作清单》,进一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冯宗宪对此建言献策。
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工作清单》给陕西有7条明确的任务清单,这些清单立足陕西科教、文化、农业和交通区位等资源禀赋优势,给陕西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发展新道路。“这就需要我们以自贸区的升级,引领带动本地的产业以及人文交流再上台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分析说。
据了解,6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投资改革、贸易监管、人文交流、产业发展、金融创新、通道建设等多领域形成了725项创新案例,“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等3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政务服务跨区通办”等8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年里,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如何发挥资源禀赋,完成《工作清单》提出的工作要求。冯宗宪建议:“按照《工作清单》对陕西的7项工作要求,国际港务区做好中欧班列,进一步发挥它在‘一带一路’上的通道、枢纽、联通的作用;对杨凌而言,结合上合组织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农业开发、农业技术传播等广泛交流,把杨凌片区在自贸区农业方面的优势发扬光大;对于中心片区而言,要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化的产业集群。陕西本身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也是国家发展新能源的重要基地,这就表现在对光伏产品,要起到领头作用。西安现在还是硬科技的先行区域,要在半导体、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冯宗宪说,在畅通开放通道方面,陕西要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对外开放通道。要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形成新亚欧大陆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要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对外开放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吸引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来陕发展。要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中欧班列安全稳定畅通运行,推进中吉乌铁路加快落地建设,实现中塔乌公路和“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常态化运营,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从1.0升级到2.0 甚至更高级别”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陕西要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陕西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台了“六个体系”“六个示范”。“这就要求陕西自贸试验区要从功能优势转型为经济优势,在引领和带动对内对外开放上,展现新的作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分析说:“一句话概括就是需要我们从原来的1.0升级为2.0,甚至更高级别。”
吴刚介绍,《工作清单》对陕西自贸试验区划定的“一带一路”“临空产业”两大关键词,陕西自贸区空港功能区作为重要片区之一,有临空枢纽优势但是没有临空经济枢纽优势。“所以我们要依托这次《工作清单》的发布,在临空经济功能提升、能级不断跃升方面做足文章。加强港城、港产、港贸融合互动沟通,要引领总部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数字贸易等方面发力,实现新突破,使临空经济产业由小变大,再变强、变优。”
吴刚表示,随着转型升级和新动能的升级转化,陕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产业形成了新的增长极。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要着眼新要求、新高度,要在太阳能光伏、半导体、集成电路与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上,做足文章,实现规模化,助力陕西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