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贸区风采 / 正文

自贸试验区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

来源:中国贸易报 发布时间:2024-11-28 11:22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的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应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平台的引领作用,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一是利用自贸试验区扩大自主开放,深入探索“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开放路径。自贸试验区是中央批准设立的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处于两条开放路径的交点和核心,有利于发挥自身制度创新优势,扩大自主开放。一方面,自贸试验区在各地进行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实践探索,其创新成果通过“自下而上”路径上报给中央政府。另一方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配套资金支付与转移等制度创新成果则通过“自上而下”路径,在中央政府推动下在全国推广,高层次、大范围地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二是利用自贸试验区推动开放先行和压力测试。自贸试验区具有先行先试的义务和职责,在统筹开放和安全的同时加强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并复制推广。在自贸试验区进行压力测试,不仅可以在有限范围内控制风险,还可以积累在高水平开放条件下防控风险的经验,为全国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提供借鉴,对逐步实现更高水平开放至关重要。

三是利用自贸试验区稳步推进全国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和跨境服务贸易的高地,有序向周边地区推广实施分类、差异化的开放策略,引导规则对接和规制协调,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逐步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推进服务贸易开放,形成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开放格局。

四是利用自贸试验区推动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为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提供良好的物质和制度基础,推动保税研发、检测、艺术品展示交易等新兴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众包众创、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自贸试验区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市场体系,深化服务贸易国际合作,不断为人才、资金、技术、数据跨境流动、交易和运用提供便利,不断推动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改造,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发展。

五是利用自贸试验区扩大跨境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自贸试验区全面建立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负面清单之外的跨境服务贸易按照境内外服务及服务提供者待遇一致原则实施管理,不断加强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事项与负面清单的工作衔接,及时调整与负面清单不符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区域经贸安排中服务贸易开放承诺和相关规则,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深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简化许可审批程序,提高监管政策规范性和透明度,更好适应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的规则条款,为我国参与国际谈判赢得主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实施服务贸易标准化行动,加快制定服务贸易领域标准,开展服务贸易标准国际化工作,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领域采用国际通用标准。

六是利用自贸试验区完善跨境服务贸易全链条监管。自贸试验区作为服务贸易的主要承载区,有必要率先完善跨境服务贸易监管,研究建设跨境服务贸易信息监管平台,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和透明度。还要优化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环境,建立便利的服务贸易数据流动机制,推动服务贸易数据跨境安全流动,高效开展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加强重点行业监管。

七是利用自贸试验区建立服务贸易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机制。这是自贸试验区为了有效管理和降低风险,促进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建立的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的复杂管理体系。该机制对服务贸易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识别、测量和评估,及时跟踪风险变化,由相关部门及时发布风险指南和应对措施。还要对服务贸易要素进行风险点梳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对重点敏感领域加强风险监测,在实施高水平开放同时保留必要特别管理措施。

八是利用自贸试验区打造服务贸易综合改革开放平台和高质量发展高地。自贸试验区是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及服务贸易主要承载区。其建设本身就包括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政策,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适应服务贸易特点的服务,运用贸易金融、股权投资等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开拓国际服务贸易市场。自贸试验区在提升自身开放和专业化水平时,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加强服务贸易中介能力建设,完善境外贸易促进网络,打造成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高地。

总之,应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提升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而推动服务贸易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实力增强,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作者系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