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贸区风采 / 正文

运输通道升级 对外开放提速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3-18 15:13

“去年合作以来,口岸换装时间从以前的3天到4天缩短至3小时内完成。不仅如此,货物装箱、运输效率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公司发往中亚和中欧的货物,一年内增长了3倍多。”说起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西安普菲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想连连称赞。

3月4日上午,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一片繁忙。装卸车往来穿梭,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台台崭新的汽车车桥被精准地装进集装箱,等待整装成列运往欧洲。

作为中国—中亚西安峰会重要合作成果之一,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于2024年2月28日投运。经过一年的高效运转,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不仅有力提升了中哈两国货物的集结、分拨能力,也为进出口、过境货物提供了优质服务,进一步降低了哈萨克斯坦和中国贸易的运输成本,提升了双方生产和贸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截至今年2月,该码头已累计转运货物超15万吨,推动中哈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22%。

如今,李想所在的公司还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设置了办事处,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今年,我们计划将业务拓展到更多中亚国家。”李想说。

效率的显著提升,还得益于全流程数字化服务的转型升级。

“过去,每趟班列都需携带大量纸质单证随车运输。”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蒋昊辰说,“货物抵达口岸后,需对集装箱货物的纸质单据进行人工审核,完成审核后才能办理换装通关手续。光是审核每个集装箱的约2厘米厚的纸质文件,就要耗费大量时间。”

如今,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关键单据信息通过云端便可即时共享,实现了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与西安国际港站集装箱装卸场区的实时联动,构建起集装箱“即到即办”的智慧调度体系。依托中欧班列智能订舱平台,客户在线提交资料后,国内外铁路部门和海关机构即可在线协同办理业务,将铁路运输单据审核周期大幅压缩,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实现了智慧物流服务的转型升级。

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建立,解决了运输节点不通畅的问题,扩大了中欧班列的“朋友圈”。

据介绍,西安港和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携手加快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2024年9月,中欧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对接洽谈会举办,发起《高质量共建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倡议,为加快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越开越密,时效由15天至23天缩短至11天左右,基本实现“天天班”。截至2024年底,累计开行跨里海班列292列。2025年1月1日0点,西安港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合作开行了首列西安到塔什干的快速班列,运行时间从8天至10天压缩至5天至6天。

“我们主要发跨里海线路,运输的货物以白色家电和日用小百货为主,货物从江浙沪等地区运输到西安后,再分运到世界各地。”西安克米克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向南介绍,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合作以来,有效解决了企业仓储和运输时效、成本等问题,合作的客户也从15家增加到43家。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跨境物流通道的运输能力和效率是促进两国贸易往来的关键。”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杰说。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奇韬向记者介绍:“2023年10月27日,西安浐灞国际港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共同启动建设了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项目。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动该项目建设,力争今年4月底主体完工。”

届时,两座城市将实现以“枢纽对枢纽”,密切往来、提速共赢,面向亚欧、通达全球。

(记者 侯燕妮 蒲茜)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杨凌示范区自贸办”网站

是否继续?